全 部
标 题
作 者
内 容
来 源
首页
新闻综合
党建
│
政策
企业动态
研发生产
安全环保
质量管理
价格行情
植保资讯
经济运行
数据统计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TAG
站点导航
Navigation
首页
新闻综合
党建|政策
企业动态
研发生产
安全环保
质量管理
价格行情
植保资讯
经济运行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刘西莉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为挖掘药物分子靶标和田间病原菌抗药性治理提供新思路
2024年12月31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西莉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PsDMAP1/PsTIP60-regulated H4K16ac is required for ROS-dependent virulence adaptation of Phytophthora sojae on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
植物根系及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分泌多种代谢物,介导微生物间促进、互养和互惠等复杂的社会行为。其中,所分泌的代谢物如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相关螯合物等被视为公共资源,有益微生物或植物病原菌争夺资源的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地驱动了根际微生物组的变化,影响植物健康。硫胺酸是第一个被报道的B族维生素,参与微生物糖、氨基酸和脂质代谢过程。由于多数植物
乙唑螨腈代谢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TOP期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在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13.352)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sight into the uptake and metabolism of a new insecticide cyetpyrafen in pl
中国学者关于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研究成果登上《科学》封面
2月4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大鹏研究团队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所合作在《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植物如何巧妙组装其特异性代谢产物应对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非寄主抗性机制。 这一成果不但为探索植物昆虫互作开辟了新的博物学驱动的多组学分析方法,还为
呋虫胺纳米制剂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IF=8.131)上发表
2022年1月19日,英国皇家化学会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在线发表了题为“Nanocarrier-pesticide delivery system with promising benefits in a case of dinotefuran: strikingly
“改进吡虫啉中间体合成中的传质与传热效果——基于TRIZ理论的研究成果”荣获一等奖
12月3~4日,在中国科协、科技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中,扬农集团研究院张曦、陆一鸣和冯青宇3名科研人员代表扬农集团参赛的“改进吡虫啉中间体合成中的传质与传热效果——基于TRIZ理论的研究成果”项目荣获一等奖(A组第四名)。本次大赛以&
最新研究成果:噬菌体“专性猎杀”“精准靶向”土传青枯病
土传青枯病是西红柿、辣椒、烟草等数百种常见经济作物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省份几乎都有发现,影响作物上百种,最严重时可能导致绝收。 一直以来,传统的农药喷施、熏蒸等措施在阻控病害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并且广谱杀菌手段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其他微生物,破坏了土壤生
共7条记录
首页
1
末页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