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标 题
作 者
内 容
来 源
首页
新闻综合
党建
│
政策
企业动态
研发生产
安全环保
质量管理
价格行情
植保资讯
经济运行
数据统计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
首页
»
TAG
站点导航
Navigation
首页
新闻综合
党建|政策
企业动态
研发生产
安全环保
质量管理
价格行情
植保资讯
经济运行
下载中心
关于我们
中国农科院成功研发阿维菌素缓释农药,显著降低生态毒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构建了一种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农药载体系统,显著降低了阿维菌素对非靶标生物蚯蚓的生态毒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中国农科院发现提高小麦抗旱性新途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鉴定出一个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关键基因TaPPR13,阐明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通过调控小麦光合作用和胁迫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提高小麦干旱胁迫耐受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  
中国农科院成功开发阿维菌素绿色制造新策略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微生物天然产物农药创新任务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Production of avermectins by 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through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using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成功创制一种新型农药递送系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光响应超分子水凝胶的新型农药递送系统,通过多重结构转换提高农药利用率,同时降低对非靶标水生生物的毒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13.4)上,为农药高效利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nb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成功解析毒氟磷在水体环境中的转化过程及其风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利用13C稳定性同位素结合高分辨质谱成功解析了国产创制农药毒氟磷在水体环境中的潜在转化产物,通过ECOSAR模型预测了转化产物对3种非靶标水生生物的毒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领域TOP期刊Water Research上,为农药环境降解归趋、转化产物鉴定及风险评价提供新思路。
中国农科院基于纳米颗粒的作物控病抑毒新成果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利用氧化镁纳米颗粒实现了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呕吐毒素累积的有效控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r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与百图生科战略合作,共推“AI+农业”创新发展
2025年1月16日,BioMap百图生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生物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大模型驱动的农业科技创新范式。百图生科公司总裁邓永富、科教行业总经理赵炳辉、生物所所长王登山、重大任务局副局长谷晓峰等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佛山盈辉强强联手,启动根部线虫病害防控技术项目
1月9日,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签订全国重点作物根部线虫病害防控技术服务协议,双方决定强强联手,启动全国重点作物根部线虫病害防控技术项目,提升种植者与一线植保技术人员对全国农作物线虫危害及基本防控技术的认知、研发和推广,并针对全国重点省份重点作物普及线虫综合防控技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与佛山盈辉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与荃银高科战略合作,聚焦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新材料开发
12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生物所”)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荃银高科”)在北京举行生物育种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农科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张熠、重大任务局副局长谷晓峰、生物所所长王登山、荃银高科副董事长/总经理张琴、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张从合等20余人出
中国农科院关于草地贪夜蛾防控攻关经验
草地贪夜蛾位列全球重大农业害虫之首,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预警的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被誉为全球粮食“杀手”。2016年由原产地美洲入侵非洲后,全球扩散风险加剧,传入我国趋势凸显。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简称“植保所”)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提高政治站
共60条记录
首页
1
2
3
4
5
6
末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