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飞二减三增”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核心价值
发布日期:2021-05-08 信息来源:蜻蜓农服产业研究院

 

水稻“一飞二减三增”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创建背景

       农作物绿色生态生产模式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方向。调研发现,经广大农业专家多年研究,目前生产上已经推出一系列绿色生态技术,但新技术的覆盖率小,多数技术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而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的较少,普通农户和新型生产主体85%以上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高投入生产技术,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较少。一方面部分技术不够接地气,存在理论性强、成本高、地域化特色不明显等缺陷导致其难以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新技术没被生产者所掌握,新技术推广尤其是农业生产性服务方面还需要工作推进和模式创新。

       鉴于以上客观存在的问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拟先行先试开展创新性尝试。针对农业生产性服务的重大需求,2017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建湖县人民政府、江苏克胜集团合作,三方共建蜻蜓农服产业研究院,以提供优质农业生产性服务为导向,共同探索农业科技成果“即创即转、即创即推”的新模式。蜻蜓农服产业研究院以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为主要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农科院科技实力、政府部门政策导向和克胜集团的企业技术转化能力,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模式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更好地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普通农户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支持和智能服务。

       “一飞二减三增”是2017年蜻蜓农服产业研究院推出的以植保服务为抓手多方参与的新型水稻联种生产模式,该模式以资源节约(减少投入)、智能推动(专家智慧、飞防服务、信息网络)、生态环保、增收增效为主要目标,采用个性化服务方案,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2017—2018年多点实践得到了种植大户的认可和欢迎,暂时可作为土地流转背景下病虫害统防统治的有效补充,也可能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一飞二减三增”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的主要内涵

       “一飞二减三增”的含义为:一飞:全程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逐步实现水稻病虫害智能化防治;二减:引入专家智慧,由农业专家提出水稻全程管理方案并全程参与、监督实施,显著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三增:以高效绿色生产为主要目标,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该模式不仅在生产技术(含植保技术)有创新,在技术推广应用由蜻蜓农服产业研究院主导实施也有新意。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快乐农业  该模式下农户主要负责耕、种、收等机械化操作和栽插后的肥水管理工作,技术要求高的生产模式和田间管理技巧交由蜻蜓农服产业研究院的农业专家负责,炎热夏季中最为辛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交由蜻蜓农服等专业化服务机构负责,真正实现轻松种田目标,使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

       (2)智慧农业  为实现精准防治目标,该模式下采用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开发的智能软件实施病虫害信息化精准测报,杜绝盲目防治;防治方案由植保专家根据具体农户和农田个性化制定,避免盲从防治;病虫害防治可通过蜻蜓农服网上平台预定、无人机智能喷洒,达到精确防治;技术指导通过微信网络、手机APP客户端等实现,使信息化与农业生产充分交融,实现信息化防治。该模式下整个病虫害防治过程都体现了未来农业的智慧、智能生产特质。

       (3)生态农业  该模式以最低投入最高产出为定位,以投入产出比为主要衡量指标,整个生产过程以最大限度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为主要追求。如严格执行650公斤稻谷16公斤纯氮的施肥方案,比生产常规22~24公斤纯氮节约氮肥使用量25%以上,当采用750公斤稻谷18公斤纯氮为目标时亦比常规节约氮肥使用量16%以上;通过栽培措施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3次,使用蜘蛛控虱技术,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稻飞虱,农药使用量降低50%以上。实现生态农业的生产目标。

       (4)效益农业  该模式以效益为先。除上述所及的化肥农药减量降低农本目标外,还减少农事操作降低工本。模式执行“减药先减肥、减肥靠栽培”的理念,在降低投入的情况下严格执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叶龄模式技术,比常规生产增加水稻产量10%以上,真正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目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竞争力。

       (5)大众农业  所谓大众农业有两层含义,一是农业生产全民参与,种田不仅仅是农民的事,是大家的事,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未来消费者可通过授权利用可追溯系统对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二是该模式是将现有的种植技术融合集成应用,不受时间、地点、规模、生态条件等限制,具有显著的大众特质。

“一飞二减三增”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的核心技术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核心“三个减少”: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农民用工、减少环境污染。

       (1)突出强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恶化病虫生存条件,增强水稻自身抗性,减少用药量。做好精细整地、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达到田地深耕、田面平整、苗匀苗壮,有利于植株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减轻病害发生程度。病虫害防治前田间上水并保水4~5天,保证药效。在防治适期上,坚持对主要危害代和时间节点上的治早、治小策略,虫害防治在卵孵高峰至1龄高峰,病害防治在发病初期,穗颈瘟防治在水稻零星破口时用药。

       在以上防治基础上,实现广谱杀虫剂的零使用,有效保护稻田蜘蛛,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自稳定功能,利用稻田蜘蛛控制稻飞虱,在稻飞虱中轻发生年份或地区零用药,在重发年份或地区仅在主要危害代一次用药。

       (2)推广应用种衣剂和送嫁药  在我国南方稻区水稻播种前用丰甜(48%苯甲·吡虫啉)进行种子包衣,能持久防治稻蓟马、白背飞虱、纹枯病、恶苗病等地上地下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具有使用方便、农药减量、持效期长的明显特点。实践证明,稻蓟马有效防控30~36天、稻瘿蚊有效防控30天以上、稻水象甲有效防控25天以上,是水稻苗期病虫害管控的有效途径。

       在全国所有稻区于水稻移栽前1~3天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施相应的送嫁药,实现水稻移栽后中前期病虫害零防治,显著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3)优化水稻植保应用技术  在认真分析各地区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病虫信息化精准测报信息,筛选确定稻飞虱、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为不同区域重点防控靶标,以作物安全为前提,以精准防控为核心,“对症下药”优选产品,定制推广封行及破口等关键时期的精准处方“水稻植保技术包”。

       (4)栽培与植保技术联合应用  基于水稻病虫害严重发生与化肥尤其是氮肥过量使用、水稻种植密度高于高产要求、盲目用药导致抗药性和害虫再猖獗等认识,采用“减药先减肥”的施肥,引入氮肥后移、叶龄模式和精确定量栽培概念和技术,规划生产模式时减少分蘖肥使用量,氮肥运筹采用“4-2-4”或“5-0-5”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水稻病虫害防控方案,将统防统治的3~4次防治改为重点关注后期病虫害防治、将防治对象从多种改为重点关注稻瘟和稻曲病兼顾其它的策略。在该策略下,还可有效提高飞防的防治效果,达到水稻全生育期“一飞”的目标。

       (5)研发飞防助剂  为缓解目前农药剂型及无人机存有的共性缺陷,针对无人机喷雾特点,研发和推广“蜻蜓飞来”飞防专用喷雾增效剂,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飞防效果。“蜻蜓飞来”因配方中的油性成分及高中小分子组分结构,每亩使用10~15克,起到了延长雾滴干燥时间、抑制雾滴蒸发、加快雾滴沉降、耐雨水冲刷、破坏植物表面蜡质层、促进药液渗透吸收等增效功能。

       (6)无人机飞防服务  面对农药减量控害、农村劳动力匮乏、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等新情况,省药、省工、省时顺应时代的要求,无人机喷洒成为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工具。据近两年飞防服务的调查数据显示,无人机喷洒可减少农药使用量30%左右,节约用水量98%,考虑到经常转场的情况下效率还能达到人工的20倍,蜻蜓农服的飞防实战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确保防治适期、确保防治效果的“双丰收”。

       (7)专家全程指导服务  整个水稻生产模式由专家统一规划,并通过微信、手机APP客户端和网络并结合实地考察指导与监督实施,不但确保技术到位率,也使新技术第一时间应用于生产,显著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

带有“土腥味”的精彩故事

       (1)建湖县上冈镇永丰村种田大户吴启东才开始对无人机喷洒农药也不相信,只要附近有展示会就去看“表演”,过几天再去看效果,现在质疑取消了。2017年稻田除草剂委托蜻蜓农服无人机服务,每亩比上年人工还少用了10克药,经田间观察发现,只见秧长草不长,最难化除的稻田杂草马唐也被放倒了,不相信科学不行,现在400多亩田只要打药就联系小蜻蜓。

       (2)建湖县正青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徐正青,2017年找了13个人与无人机隔渠一同开战,PK杀虫杀菌效果。据了解,这13个打药的人,年龄最小的63岁,最大的75岁。过了一周,通过防治效果的观察对比,无人机和人工打药看不出差别,担心烈日下老同志身体安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2017年水稻播种前,通过蜻蜓农服手机APP客户端的技术咨询和专家上门指导,共同商定了封行及破口期的二次关键用药技术,2017年在水稻后期遇到了雨水多、低温寡照的不利天气下,由于使用了蜻蜓农服的精准处方,成熟时仍杆青籽黄,还取得了增产的好收成。他坦言:“蜻蜓农服我心服,助我南粳破纪录,从现在开始,5,000多亩水稻的病虫草防治全部交给蜻蜓农服,既放心又省工,种田老板还真当上了甩手掌柜。”

       (3)建湖县近湖街道农业中心高级农艺师杨东风从植保和栽培的技术角度介绍了相关情况,通过2017年的示范推广,我们农技部门进行了全程跟踪调查,他认为,从“防治病害、虫害的靶标来看,该模式对水稻安全、高效,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而且针对2017年后期雨水多、气温低不利水稻生长的天气条件下,还能表现卓越的效果。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模式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支撑。

       (4)2017年在海安大公储开建、姜堰桥头张银贵、建湖建阳郭林永、洪泽三河沈成先、盐都秦南黄天兵参与或组织实施示范应用专家参与指导的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模式3,000余亩,与常规相比防治次数减少2~3次、化肥减施15%~30%、农药用量减少30%~70%、水稻产量增加5%~15%。2018年示范大户18个,以上所说均继续参与。

前景分析

       该模式所推行的技术核心操作简易,不增加投入、不增加工本、不增施农药化肥还明显提高产量,效益显著,对农户尤其是大户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具有不推自广的潜力;专家全程参与指导,增加了农户种田的信心,可有效防范自然灾害风险;由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病虫害防治服务,确保技术到位率和新技术实时利用的时效性。该模式是现有种植技术的科学集成,无附带要求,具有普适性。在专业化服务组织和专家指导服务队伍扩大的前提下,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