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我国农药利用率提升至39.8%
发布日期:2019-12-19 作者: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李竟涵

 

       1218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的新闻通气会得知,2019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9.2%,比2017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9.8%,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3.2个百分点。

       你可能会说,这和我有啥关系?1.4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看上去也没啥嘛。

       错了!

       就这么1.4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的提升,就能节约十几亿元,省出65万吨煤或者45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还能让你吃的米饭、包子、饺子、面条、老玉米更可口、更放心,你说关系大不大?

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有什么好处?

       我国是化肥农药使用大国,提高两率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一是节本增效。据专家测算,化肥利用率提高1.4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尿素用量70万吨(实物量),减少生产投入约14亿元。农药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农药使用量近3万吨(实物量),减少生产投入约17亿元。

       二是提质增效。通过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同时,提升了作物品质,创响了绿色品牌,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三是减排增效。化肥利用率提高1.4个百分点,减少的化肥投入相当于节省65万吨燃煤或45万立方米天然气。农药投入的减少也利于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

这些数据到底怎么测算出来的?

       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按照中央部署,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17年,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化肥和农药利用率进行测算,两率明显提升,并首次向社会发布。按照每两年发布机制,今年又进行了测算,近两年,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又进一步提高。

       这些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是否有代表性?潘文博介绍,化肥农药利用率测算科学严谨。农业农村部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并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和化肥农药使用实际,组织专家科学设计了测算方法。

       第一步,要精心制定测算方案。在总结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制定《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测算规范》《农药利用率测试与评价实施方案》,规范测算方法和内容。

       第二步,系统整理分析数据。分区域、分作物安排1,000多个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开展12,000组三大粮食作物不同生育期农药利用率实地测试,随机调查近5.5万户农户和2,200多个专业化服务组织,整理汇总大量数据。

       第三步,科学测算,会商评估。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合理确定关键因子权重,利用数学模型科学测算,由院士领衔,作物营养、植物保护领域的专家组充分论证。

       总之,化肥农药利用率的测算是一个涉及环节多、影响因素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要求很高。

       拿农药利用率测算来说,根据我国农药施用特点,综合考虑了喷雾方式、农药剂型、制剂(助剂)、作物种类、施药时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模型进行测算。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测算的方法是科学的,结果也是可信的。

       拿化肥来说,不仅专门制定了测算规范,统一测算方法,还在此基础上,根据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高效新型肥料应用等因素,科学确定了影响因子权重,保证测算结果更科学。

我们和欧美国家是否还有差距?怎么提升?

       近年来,我国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提高,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差距。下一步我们怎样继续提升?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过程。潘文博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强化措施,持续推进,确保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的目标。

       一是加力推进集成创新。以粮食主产区、园艺作物优势产区和设施蔬菜集中产区为重点,集成推广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机械深施、适期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

       二是加力推广新产品新机具。重点研发高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积极推广先进施肥施药机械,加快替代落后机械。

       三是加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有实力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配统施、统防统治服务。引导大型农资企业开展农化服务,共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探索农村合作金融、农业租赁金融、农业信贷保险等服务创新,助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