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国农药使用量在减少,产量却在增加?
发布日期:2021-01-27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颜旭 裴逊琦

 

       先看一组数据,2018年、2019年我国农药原药产量分别为145.46万吨、151.60万吨。

       看到这个数据,可能很多人会问,不是说农药零增长行动成效显著,用量持续减少吗?为何我国农药产量却还在增加?多出来的农药都去哪了?

       对此,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钟华,听她讲解农药相关的数据应该怎么看。

李钟华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农药原药?农药制剂?

       首先要区分两个重要概念,农药原药与农药制剂。

       农药原药:农药的真正有效成分,不能直接使用;农药制剂:最终喷洒到田间的农药。

       比如2018年我国农药制剂使用量是150.36万吨,而其中的原药使用量是26.88万吨。二者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原药是如何变成制剂的?

       李钟华:“比如说一亩地要用两克原药,在这么大面积上两克是撒不匀的。而部分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特殊,为了更好地发挥药效,就需要借用助剂、溶剂等,把原药配成制剂。就像我们吃的维生素C,一片里面一般只含有100毫克以内的维生素,剩下的成分是淀粉、糖等等,为了让口感更好。”

       同时,为了运输和存储方便,以及适应使用者的习惯,制剂还会有不同的形态,比如有固体、液体、粉剂、颗粒剂等等。

       李钟华指出,看农药的相关统计,一定要注意区分是原药还是制剂,二者不能直接以数据大小来对比。

       农药使用量一般指终端制剂最终使用量。

       农药产量主要指的是原药产量,一般按照折百量统计。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每年统计全国所有农药生产企业产量时,就按折百量统计。例如某企业生产了100吨95%含量的原药,就统计为95吨的产量。

产量?出口量?

       我国农药产量增加主要是加在了出口上。

       我国作为农药出口大国,出口地区以亚洲和拉丁美洲为主。主要品种有草甘膦、百草枯、吡虫啉、烯草酮、百菌清、莠去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虫腈、毒死蜱以及阿维菌素等。

       一方面,农药出口为我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同时也满足了全球市场的需求。

       2019年我国农药出口的国家(地区)涉及174个,其中出口金额过亿美元的国家(地区)25个,占出口总量的73%,占出口总金额的77%。

       另一方面,出口还是中国农药工业发展的重要出路。

       李钟华:“农药使用具有季节性,而农药生产设备的投入大、连续性要求强,如果仅在季节性使用时生产,那么大部分的生产企业都将面临更多的设备老化、环保和安全等问题,同时不足以支撑其各项成本支出。所以必须开拓全球市场,我国农药工业才能向连续化、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