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葡萄产量持续增长,区域分布呈现西扩东优趋势,无论是扩面积提单产还是优化品种提升品质,都离不开农药在背后的铁杆支持。国内不少企业都在葡萄用药登记上下足了功夫,且还在继续发力。本文梳理了近3年葡萄用药的登记情况,供企业参考。
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近3年葡萄用药登记139个,其中单剂38个,混剂101个。杀菌剂近3年新增登记最多,达85个,植物生长调节剂其次,无新增除草剂登记。
新登记产品涉及剂型10种,登记数量最多的为可溶液剂49个,悬浮剂紧随其后,水分散粒剂18个,其余剂型不足10个,详见下图。
有效成分登记最多的是赤霉酸(含不同种类)21个,其次为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啶酰菌胺、萘乙酸、氟吡菌胺、吲哚丁酸等,共涉及60种成分,部分成分未在下图显示。
防治对象登记数量最多的为霜霉病43个,其次为调节生长、灰霉病等,详见下图。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