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学会B刊4月10日发布的结果显示,用于防治蚜虫和粉虱的氟吡呋喃酮(商品名:Sivanto)与低剂量杀菌剂混用,会危害甚至杀死蜜蜂。研究人员发现,氟吡呋喃酮与丙环唑混用较氟吡呋喃酮单独使用对蜜蜂的损伤更大。
该项研究中,研究者将蜜蜂暴露于375~12,000 ng等6种梯度水平的氟吡呋喃酮中,氟吡呋喃酮和丙环唑共同作用处理组将蜜蜂暴露于7,000 ng丙环唑中,处理48小时后,研究者测定了不同处理下蜜蜂存活率,且进行了4小时的蜜蜂行为观察。结果显示,单独暴露于氟吡呋喃酮的蜜蜂死亡率达50%前耐受剂量为1,869 ng,而与丙环唑混合处理组,蜜蜂耐受浓度降至353 ng。
论文共同作者Simone Tosi称:“我们首次证明了2种化学成分对蜜蜂的行为影响具备协同效应。”
氟吡呋喃酮生产商拜耳表示,该化合物对蜜蜂是安全的。其网站指出,氟吡呋喃酮主要防治有害生物,且有助于保护有益昆虫。拜耳声明中表示:“该研究结果我们熟知,实验中观察到的个体蜜蜂次致死效应在现实条件下并不一定对蜜蜂种群产生不利影响。”拜耳公开了该产品的安全性研究,公司实验数据表明,暴露24小时下,导致蜜蜂死亡率达50%的剂量值为1,300 ng,暴露48小时的剂量值为1,200 ng。
尽管氟吡呋喃酮单独应用可能对蜜蜂无害,但是研究小组试验表明,氟吡呋喃酮与丙环唑共同作用会使蜜蜂表现出异常行为,如多动和运动协调性差。
现实条件下,作物周边活动蜜蜂通常接触到的氟吡呋喃酮浓度最高约750 ng,不会致死。
科学家们担心氟吡呋喃酮的安全性,因为它与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类似,明尼苏达大学Vera Krischik说:“尽管不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但是氟吡呋喃酮属于内吸性杀虫剂,可以进入花粉、花蜜且该成分具有高度水溶性,与新烟碱类杀虫剂非常相似。”
“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尽管杀虫剂可能只导致个别蜜蜂死亡,但次致死效应可能会影响整个蜂群,甚至有时杀虫剂不会杀死蜜蜂,但是会改变它们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蜂群。”约克大学的Amro Zayed说,他的团队2017年发表在《Science》的研究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对蜜蜂健康影响存在相似的协同作用。
Simone Tosi说:“公司的测试可以很好地帮助了解杀虫剂的效果,但忽视了所有田间相互作用,现实中,蜜蜂不会只接触到1种农药。”与Tosi合作开展其他项目的Dennis van Engelsdorp表示:“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的效果可能比我们最开始的想象要严重得多,可以看到的是,加入杀菌剂可能给蜜蜂带来长期的影响,具备次致死效应。”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