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揭示了手性杀菌剂苯并烯氟菌唑立体选择行为及活性差异机制
发布日期:2023-01-29 信息来源:北京农药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环境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10.753)在线发表题为“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ovel fungicide benzovindiflupyr at the enantiomeric level: Bioactivity, toxicity, mechanism, and dissipation behavior”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新型手性杀菌剂苯并烯氟菌唑立体选择行为及活性差异机制,结果对手性农药的精准风险评估和高效安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手性农药占我国常用农药的40%左右,其含有的多个手性对映体往往存在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和环境消解行为的差异,精准解析不同对映体的立体选择行为对农药高效安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苯并烯氟菌唑是一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类手性杀菌剂,对苹果炭疽病、苹果黑星病、黄瓜炭疽病和灰霉病等具有很好的防效。然而苯并烯氟菌唑2个手性对映体的立体活性、毒性和环境行为均不明确,制约了该药剂的高效安全应用。

       本研究首次发现苯并烯氟菌唑的杀菌活性和生态毒性主要来自于1S,4R-苯并烯氟菌唑,其对6种靶标病原菌的活性是1R,4S-苯并烯氟菌唑的1.7~54.5倍。基于分子对接技术以及靶标酶活和其底物及其下游产物含量的测定,发现1S,4R-苯并烯氟菌唑与琥珀酸脱氢酶的结合力高于1R,4S-苯并烯氟菌唑,可显著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抑制三羧酸循环中延胡索酸和L-苹果酸的生成,从而表现出更高的抑菌活性。该研究首次从靶标酶活及作用底物量化的角度揭示了手性农药的立体活性差异机制。同时,发现1S,4R-苯并烯氟菌唑在番茄叶片中降解慢,而在番茄果实中降解快,该结果有利于农药靶区防效的提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博士安小康为第一作者,董丰收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6045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2004)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60535。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