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氰虫酰胺:2024年化合物专利到期
发布日期:2023-03-02 信息来源:辉胜农药登记代理

 

       溴氰虫酰胺为美国杜邦开发的第二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它与姊妹产品氯虫苯甲酰胺相比,内吸性更好,适用作物更广泛。据查,其在中国的化合物专利(CN100441576C)将于2024年1月20日到期,感兴趣的企业可尽快着手产品登记。 

1  基本信息

       中文通用名称:溴氰虫酰胺

       英文通用名称:cyantraniliprole

       化合物名称:3-溴-1-(3-氯-2-吡啶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基)羰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胺

       CAS登录号:736994-63-1

       分子式:C19H14BrClN6O2

       相对分子质量:473.7

       结构式:

       理化性质:稳定性:土壤降解DT50(典型土)34.4d,34.4d(实验室土,20℃),32.4(大田土)。20℃,pH 7条件下,水解DT50=61。溶解度:水中溶解度(20℃)为14.2 mg/L,有机溶剂中溶解度(20℃,mg/L):丙酮6,540、乙酸乙酯1,960、甲苯576、甲醇4,730。熔点:224℃。沸点:沸腾前分解。蒸气压(25℃):5.13×10-15 Pa,辛醇/水分配系数:KowlogP=2.02(20℃)。

       毒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 mg/kg,大鼠急性经皮毒性LD50>5,000 mg/kg。

       作用机理:通过激活靶标害虫的鱼尼丁受体,释放横纹肌和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导致肌肉麻痹,影响昆虫行为,使其停止取食而死亡。

       适用范围:可用于蔬菜、棉花、大豆、水稻、玉米、果树等作物,防治烟粉虱、白粉虱、二化螟、蓟马、蚜虫、棉铃虫、菜青虫等多类害虫。 

2  登记情况

       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止目前,我国共登记11个溴氰虫酰胺产品,包括2个原药、4个混剂和5个单剂,涉及悬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饵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6种剂型,混配成分有丁醚脲、吡蚜酮、三氟苯嘧啶和噻虫嗪等4种。

表1  溴氰虫酰胺在英国的登记情况

注册号

含量

成分

剂型

登记证持有人

适用作物

19198

412 g/kg

溴氰虫酰胺

水分散粒剂

先正达英国有限公司

观赏植物

18649

400 g/kg

溴氰虫酰胺

水分散粒剂

先正达英国有限公司

西兰花、甘蓝、洋葱、卷心菜、萝卜、豌豆等

18756

200 g/L

溴氰虫酰胺

悬浮剂

富美实农业有限公司

西兰花、卷心菜、甘蓝、花椰菜

表2  溴氰虫酰胺在加拿大的登记情况

表3  溴氰虫酰胺在法国的登记情况

注册号

含量

成分

剂型

登记证持有人

适用作物

2169999

100 g/L

溴氰虫酰胺

可分散油悬浮剂

富美实法国公司

食用葫芦、草莓、番茄等

2190146

400 g/kg

溴氰虫酰胺

颗粒剂

先正达法国公司

树木、花卉等

2199998

200 g/L

溴氰虫酰胺

悬浮剂

富美实法国公司

食用葫芦、草莓、豆类、生菜、胡椒等

       溴氰虫酰胺还在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登记上市。

3  混配推荐

       溴氰虫酰胺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嗪、噻虫啉、噻虫胺混配,增效作用明显,对刺吸式害虫和鳞翅目害虫等活性较高,用量少残留低,安全性好。

       溴氰虫酰胺与杀虫环、杀虫双混配可用于防治小麦、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的害虫,其活性高用量少,对环境安全。

       甲氧虫酰肼与溴氰虫酰胺混配,配比范围20∶1~1∶30,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蔬菜斜纹夜蛾、小菜蛾、蚜虫、蓟马等多种害虫防效较好,同时用量少,延缓抗药性产生。

       溴氰虫酰胺与阿维菌素混配,配比为1∶12~12∶1,可防治果树、蔬菜、草坪等地上地下害虫,其杀虫谱广,增效明显,对环境危害小。

       虱螨脲与溴氰虫酰胺混配优选配比为1∶0.5~2,可防治甘蓝、棉花、玉米、果树、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害虫,高效低毒,增效显著,安全绿色。

       溴氰虫酰胺与氟啶虫酰胺混配优选配比为1∶2~2∶1,总含量5%~50%之间,优选剂型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悬乳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蚜虫、蓟马、白粉虱、木虱防效较好,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溴氰虫酰胺还可与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氰氟虫腙、溴虫腈、灭蝇胺等多种成分混配。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