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氰虫酰胺:步入市场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发布日期:2023-05-08 信息来源:农药市场信息新媒界 作者:王永崇

 

        前不久,笔者从各大媒体上看到位于上海化工区的富美实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分别扩产至最大产能的工艺优化及新建环保装置项目已经获批。在第四届杀虫剂发展与推广应用交流会上,溴氰虫酰胺再次成为了行业热议的话题。

        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分别上市于2007年和2012年,但在氯虫苯甲酰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行业奇迹,并连续10多年雄踞全球杀虫剂销售榜首之后的目前,众多的业内人士突然发现,溴氰虫酰胺的能量发挥,好像才刚刚开始。

首款多谱型双酰胺杀虫剂

        溴氰虫酰胺,据富美实中国区产品开发经理黄洪武介绍,是一种通过削弱肌肉功能从而影响昆虫行为的杀虫剂,也是继氯虫苯甲酰胺之后第2个邻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更是第1个能够同时控制鳞翅目等咀嚼式口器和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及蓟马等挫吸式口器害虫和潜叶蝇等舐吸式口器害虫的多谱型杀虫剂。

        苗床处理或喷施到作物上之后,溴氰虫酰胺能以优秀的内吸传导性能,和对昆虫鱼尼丁受体的高选择亲和性,诱导昆虫体内钙离子细胞体外的释放,麻痹害虫肌肉,使其快速停止取食,同时降低病毒病的传播,从而全面保护作物。

        特别是在作物生长早期,或虫害发生初期使用,溴氰虫酰胺能够保护幼苗不受害虫危害,并减少由虫媒传播的病毒病感染几率,降低外界生物胁迫,从而提高作物成苗率,使其生长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提高作物丰产的几率。

        黄洪武经理表示,溴氰虫酰胺对靶标害虫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蚯蚓,以及藻类和水生生物等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很小。在土壤中移动或者淋溶的可能性也很小,而且在光照情况下,在水中或者水中沉积物中容易降解,被后茬作物吸收的风险非常低。

三大品牌联合运作,防治对象最多

        氯虫苯甲酰胺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众多作物上使用,而与其一母同胞的溴氰虫酰胺,也以倍内威®、沃多农®和维瑞玛®三大品牌,在超过80个国家的200多种作物上防治着害虫。

表1  溴氰虫酰胺全球登记情况

        主要登记于瓜果蔬菜、马铃薯、咖啡、柑橘、梨果等作物的倍内威®,是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用于茎叶喷雾,这是目前国内双酰胺类产品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最多的杀虫剂之一。

        叶面喷雾之后,凭借独一无二的多谱防治特性,跨层转移到达害虫危害的部位,很大程度加强了对于繁殖力强和难防害虫的管理,在数分钟内停止害虫取食,降低虫媒传播病毒病或者黄龙病的蔓延,降低外界生物胁迫,快速又持久地保护了作物。

        据ARN的批发销售额数据显示,虽然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目前整个蔬菜虫害防控市场中仅占13%的份额,但大、小虫同防的绿色生资倍内威®,已经显示出了蔬菜虫害管理优选的潜能。特别是随着早用2次提质技术普及,降低胁迫、健壮幼苗、强枝健花和亮果增收的特点日益鲜明。据富美实中国区市场部产品经理王占霞介绍,拥有全新机理的倍内威®,内吸传导、快速止害和虫卵兼治等独特优势,正在对蚜虫、潜叶蝇和蓟马等“小虫”的防控中不断显现。同时,这些优势与绿色安全等特性,以及提质技术一起,引领着整个杀虫行业进入溴氰虫酰胺的时代。

番茄应用倍内威®的效果对比

        沃多农®,10%溴氰虫酰胺悬乳剂,主要应用市场集中在核果、坚果、热带水果、棉花、大豆、橄榄、茶叶和烟草,以及水稻等作物市场。

        维瑞玛®,专为土壤处理设计的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不论是对育苗盘浸施、淋施、喷施,还是移栽时灌施,均能以其优异的根部吸收和对根及幼芽的作物安全性,随着植物的生长持续吸收到老叶和新生叶片之中,并在植物体内向上重新分布,从而既保护老叶,又能够保护新生组织免受多种害虫的危害,提供卓越而持久的保护。同时给作物带来有利的生长起点,从而再次提高作物增产的几率。

甘蓝应用维瑞玛®的效果对比

创新中快速增长,引领杀虫新市场

        双酰胺类化合物,已是近年市场增长最快的一类化学杀虫剂,而溴虫氰酰胺则是目前登记防控对象最多的双酰胺类杀虫剂。而且,以其为主要成分的饵剂、混剂以及其他创新的剂型,仍在柑橘、杨梅、芒果油麦菜等作物上的实蝇、果蝇和木虱等靶标,进行着登记相关的各项试验。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2013年全球使用量仅32吨的溴虫氰酰胺,以21.7%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19年快速达到560吨,市值突破2.88亿美元。之后,随着加拿大、巴西、美国、阿根廷和日本使用量的快速上升,以及今年富美实上海工厂的最大化产能,溴氰虫酰胺的全球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

        可以看出,溴虫氰酰胺的未来,日益光明!

倍内威®,不止于杀虫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