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孔明院士领衔编著,《草地贪夜蛾的研究》重磅推出
发布日期:2023-12-27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领衔,全国13位青年专家学者共同编著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由中国农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系统性反映了我国科学家短时间内在草地贪夜蛾的基础研究和防控实践中取得的重大创新性科技成果,为其他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控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有益的参考借鉴,为提升我国应对突发病虫害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责编:阎莎莎  杨春  杨彦君

定价:298.00元

ISBN:978-7-109-31091-9

       生物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植物生物安全是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害生物是植物生物安全的重要威胁。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农业害虫,在原产地美洲和入侵地非洲等地区均对粮食生产造成过非常严重的损失。联合国粮农组织对12个非洲国家的评估表明,草地贪夜蛾2018年为害玉米损失达1,770万吨,相当于数千万人一年的口粮。2018年12月该虫入侵我国云南,并迅速向北扩散蔓延到27个省份,严重威胁我国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安全。就外来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的一般规律而言,当摆脱原生地自然生态控制效应进入一个新的适宜栖息地后,其种群的发生量将远远高于原生境。因此,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形势十分严峻,面临重大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相关部门迅速启动草地贪夜蛾应急科研工作和重大科研专项。在吴孔明院士的带领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迅速组织科研团队就草地贪夜蛾生物学习性、为害特点、高效防治药物筛选、生防产品研发和高效监测预警等进行创新攻关,并联合开展技术集成示范。通过创新攻关和技术集成示范,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通过系统总结编撰了《草地贪夜蛾的研究》一书,对指导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科技创新和防控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该书通过高分辨昆虫雷达、转基因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分析技术等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反映了生物安全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生物入侵、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植物保护科学的交叉融合。

       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控制和可持续治理需要全球的共同参与。通过4年多的持续治理,我国有效遏制了草地贪夜蛾大面积暴发为害,有力保障了粮食稳产丰收,同时减少了向东南亚各国回迁的虫源,在全球树立了样板。该书通过全面总结分析国内外草地贪夜蛾的研究工作进展和生产实践经验,成为一部包括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生产应用的系统性专著,对促进草地贪夜蛾防控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有重要的价值,是向世界推广我国先进的植保研究成果和防治技术的重要窗口。

 

本书主编:吴孔明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农业害虫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工作。先后承担科技部和农业农村部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创新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对棉铃虫等重大农业害虫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棉花等作物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0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SCI源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华农业英才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等荣誉或人才称号。

       2018年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以来,他带领科研团队围绕该害虫的种群生态学、迁飞生物学、监测预警技术和控制策略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在多种国际知名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研究成果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预警与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关于本书,吴孔明院士这样说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可为害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高粱、谷子、甘蔗、棉花和蔬菜等多种农作物。草地贪夜蛾于2016年1月入侵西非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作为长期从事害虫监测预警与控制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我阅读过草地贪夜蛾迁飞和对转基因抗虫作物抗性研究的诸多科学文献,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习性已有比较充分的了解。理论上,这种远距离迁飞能力很强和寄主很广泛的害虫,突破大西洋的地理阻隔并在非洲定殖后,将必然陆续入侵亚洲等地区并演化成为全球性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Kenneth Wilson教授是最早开展草地贪夜蛾入侵生物学研究的欧洲科学家,他将入侵非洲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引入英国,在实验室开展生物防治的研究工作。基于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我推荐团队成员徐蓬军博士于2017年3月到Wilson教授实验室开展草地贪夜蛾研究工作。徐蓬军在英国期间主要研究草地贪夜蛾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发现了可降低草地贪夜蛾等灰翅夜蛾属害虫生殖力的新病毒,研究成果于2020年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这也是我们团队最早开展的草地贪夜蛾研究工作,使我们在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之前已了解其生物学习性,也掌握了其种群室内连续饲养等方法,为全面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草地贪夜蛾入侵非洲事件引发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许多家的高度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迅速制定了应对草地贪夜蛾入侵的全球合作框架指南,非盟农业农村发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分别于2017年10月和12月召开会议商讨应对措施。到2018年1月,草地贪夜蛾已经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蔓延危害,对非洲粮食安全构成了实质性威胁。

       基于对昆虫迁飞生物学的理解,我们按照亚非地理地貌和季风流行特点判断,草地贪夜蛾将从北非东海岸穿过阿拉伯海到达印度、孟加拉国和缅甸,然后进入中国西南地区。因此,我于2017年12月到位于中缅边境地区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澜沧县)考察调研,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勐朗镇勐滨村安装了一台高空测报灯,安排博士研究生孙小旭于2018年3月开始监测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活动。

       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秘书处的邀请,我于2018年9月9~15日赴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市参加2018年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非洲区域研讨会,会议聚焦东非国家草地贪夜蛾入侵监测与控制工作,邀请我介绍了中国对黏虫等重大迁飞性害虫区域性治理的经验。此后,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振营研究员于2018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赴埃塞俄比亚和意大利访问。在埃塞俄比亚参加了由国际玉米小麦中心(CIMMYT)、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等机构共同主办的“非洲草地贪夜蛾管理:研究促进发展行动与战略”研讨会。会上,来自东非、南非、西非和中非的区域代表介绍了当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情况、危害影响以及采取的防治举措,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玉米小麦中心、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和国际昆虫生理生态中心(ICIPE)等国际机构代表分别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生物防治、寄主作物抗性、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技术和政府的支撑政策等。此外,来自巴西和美国的代表还分别介绍了美洲原生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经验。会后,我们到意大利罗马市访问了FAO总部,与FAO助理总干事及植物生产与保护司、合作伙伴与南南合作司和全球农业研究论坛(GFAR)等分支机构领导就草地贪夜蛾防控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

       草地贪夜蛾入侵非洲后,王振营研究员一直跟踪掌握草地贪夜蛾在亚洲的发生信息与趋势。他于2018年8月向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交了《危险性害虫草地贪夜蛾传播与为害情况》的报告,2018年12月再次向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报送了草地贪夜蛾入侵缅甸的信息,种植业管理司随后向毗邻缅甸的广西和云南两省(区)农业农村厅发出了关于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工作的通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也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站)局、中心)下发了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侵入危害防范工作的通知。

       2018年12月初,我到云南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县)和澜沧县调研跨境迁飞害虫监测工作,与江城县植保植检站杨学礼站长进行了交流,了解到江城迁飞性害虫发生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瑞丽市的科研工作基础,决定由博士研究生赵胜园和孙小旭在江城县和瑞丽市加装高空测报灯,更加密切地监测草地贪夜蛾跨境入侵活动。

       自2018年12月11日起,孙小旭陆续在澜沧县高空测报灯诱集的昆虫中发现草地贪夜蛾疑似个体。2019年1月10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姜玉英研究员联系我,告知江城县杨学礼站长报告在该县宝藏镇玉米田发现疑似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情况,希望正在江城县进行高空测报灯监测的赵胜园和孙小旭同她和刘杰同志组成工作组,到宝藏镇调查核实。我随即与杨学礼站长电话沟通,他说最早于2018年12月26日在玉米田发现新害虫为害,接到农业农村部草地贪夜蛾监测通知后上报。2019年1月13日,姜玉英研究员带领工作组到达江城县宝藏镇调研,通过形态特征和为害特点判断为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此后,我们将宝藏镇玉米田获得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澜沧县灯诱的疑似草地贪夜蛾成虫样本送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萧玉涛研究员进行分子检测,鉴定结论皆为草地贪夜蛾。结合迁飞轨迹的分析结果,我们认定草地贪夜蛾于2018年12月11日开始由缅甸入侵中国。

       2019年1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邀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CABI北京代表处、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鹤壁佳多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北京召开了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科技工作组会议,制订了“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技术体系构建”实施方案。会后,相关单位迅速组织科研力量进驻中缅边境草地贪夜蛾入侵区江城县和瑞丽市等地,以最快的速度开展监测与应急防治技术研究工作。

       此后,CABI北京代表处的张峰先生及时提供了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情况,为通过轨迹分析模拟迁入路径提供了基础信息。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时间研发成功草地贪夜蛾性诱剂,为开展全国性诱监测工作提供了手段。河南鹤壁佳多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树英老先生亲自赶往江城一线,不畏艰苦长期坚守在边境地区,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其公司开发的高空监测阻截装备为草地贪夜蛾迁飞阻截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们科研团队也迅速调整科研方向,杨现明博士和10多位研究生始终战斗在云南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第一线。团队先后在草地贪夜蛾自国外迁入云南和云南迁入其他省份的通道上建立了6个监测点和雷达监测局域网等科研平台,重点研究其种群动态、生物学习性、迁飞规律、抗药性、监测预警与关键防控技术。在《植物保护》编辑部王音研究员的支持下,团队最先完成的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技术研究论文于2019—2020年期间陆续发表。受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编辑部孙鲁娟研究员的邀约,草地贪夜蛾生物学习性和迁飞规律的研究论文于2021年发表在该杂志草地贪夜蛾专刊。一些基础性、理论性研究论文陆续发表在Journal of Pest SciencePest 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10余种植物保护科学国际主流专业刊物上。这些文章的发表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两篇论文分别入选202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论文和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论文。相关技术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姜玉英研究员和曾娟高级农艺师等同志组装配套,在生产上及时推广应用,在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年底,FAO总干事屈冬玉先生邀请我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草地贪夜蛾防控行动指导委员会 (简称“委员会”)副主任,FAO植物生产与保护司司长夏敬源先生多次邀请我介绍中国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进展和防控成果。委员会首次会议于2020年2月17日召开,此后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球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通过参加会议,了解了全球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控工作动态,也通过介绍中国方案向世界分享了中国经验。

       基于我们团队关于草地贪夜蛾主要研究成果和进展的总结,同时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编写了《草地贪夜蛾的研究》这部专著。本专著编写人员主要来自团队的一线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主要内容包括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与为害特点(赵胜园主笔)、地理分布与入侵路径(吴秋琳主笔)、生物学习性(何莉梅主笔)、生物型与基因组分析(萧玉涛、吴超主笔)、飞行生物学(葛世帅主笔)、环境因子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何莉梅主笔)、种群迁飞活动(吴秋琳主笔)、抗药性机制(萧玉涛、吴超主笔)、雷达监测预警技术(张浩文主笔)、预测预报技术(杨现明主笔)、化学防治技术(张丹丹主笔)、生物防治技术(徐蓬军主笔)、转基因作物防治技术(李国平主笔)、农业与辐射不育防治技术(何莉梅主笔)、诱杀防治技术(和伟主笔)和区域综合治理模式(周燕主笔)。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云南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胡春华副总理对打好防控攻坚战确保粮食安全提出明确要求。时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张桃林等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农业农村部迅速组织动员,狠抓监测预警、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治工作,在有力的科技支撑下迅速有效地遏制了草地贪夜蛾大面积暴发成灾的趋势,打赢了“虫口夺粮”的应急攻坚战,成为全球草地贪夜蛾防控的典范,也受到了FAO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肯定。作为中国草地贪夜蛾防控科技支撑工作的参与者,我们深知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也对国家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快速提升与发展感到无比的自豪。

       每一种昆虫都有其分布地区,这是物种适应环境长期进化的结果。一些种类的昆虫随季风迁飞可以季节性地扩大栖息地,但能全球性分布的昆虫种类则少之又少。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全球贸易成为驱动一些昆虫物种全球分布的关键因素。近些年来,一些重大农林害虫不断突破地理阻隔发展成为入侵地区制约农林生产的大问题,如红火蚁、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和美国白蛾从美洲进入亚洲,大豆蚜虫和天牛从亚洲到达美洲等,这些都表明生物入侵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事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挑战。生物入侵问题的解决要向科技要答案,本专著对草地贪夜蛾入侵事件的研究只是诸多类似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一个系统的研究案例供生物安全和植物保护工作者借鉴参考。

       本专著的编写工作是我们科研团队共同努力完成的。大家一边从事繁忙的研究工作,一边查阅大量的学术文献,每个人都做出了无私奉献和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我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对编写过程中一遍遍的催促表示歉意。对于青年学子,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位论文,这本不属于你们的工作,但我还是给你们压担子,把这个工作交给了你们。最后,我要表达对中国农业出版社领导、编辑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敬意,没有你们的支持也就不会有这部专著。在草地贪夜蛾刚刚入侵的2019年,阎莎莎编辑就联系我提出了选题建议,并推动了本专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尽管各位编写人员都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字斟句酌、反复修正,但由于水平所限,书中疏漏之处仍然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