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药害,促进生长——美多收(14-羟基芸苔素甾醇)
发布日期:2020-08-06 信息来源:植保科学 作者:尹恩川

       农药是用来杀灭和控制有害生物的化学物质,它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林业中的杀虫、杀菌、除草等。农药的使用是农业增产的重要因素,是解决世界上70多亿人口温饱问题的有力措施。

       据统计,世界谷物生产每年因虫害损失14%,病害损失10%,草害损失11%。我国的农作物从种植到储藏,因病、虫、草、鼠的危害,粮食最少损失10%~15%,棉花约15%,水果、蔬菜20%~30%。

       农药的使用可以挽回大部分的损失,在农业抵抗病虫害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大灾害,如1845年由于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所造成的震惊世界的爱尔兰大饥荒,1870—1880年间由于葡萄霜霉病大流行所导致的法国葡萄种植业的崩溃以及葡萄酒酿造业的倒闭,我国历史上十多次由于“南螟北蝗”造成的全国大饥荒等,都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的结果。

 

       由于世界人口激增,粮食生产仍低于需求,在一些贫困国家,仍有很多人在挨饥受饿,平均每3.6秒就有一个人饿死,所以农药作为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今后还是必要的。

       为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式提出了药肥双减的目标,因此降低使用量的同时,如何提高效率成为着重研究的课题。针对除草剂而言,草情不断变化,使用者通常以简单加大使用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均决定除草剂的使用效果,所以,造成各个地区除草剂药害频发。

 

       当然,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部分除草剂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对人类整体的伤害。

       部分除草剂对人体的四大危害:

       ① 引发过敏和肿瘤这两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② 危害人体心血管系统,导致心血管疾病频发;

       ③ 导致怀孕难,流产、死胎以及畸形儿现象越来越多;

       ④ 导致儿童白血病高发。

 

       在不影响粮食生产安全的情况,减少化学除草剂的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以往通过添加表面助剂、桶混助剂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利用率,弊端是助剂本身也等同于变相添加,造成二次污染,治标不治本,那就迫切需要一款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除草剂药效、规避因除草剂超量使用而造成作物本身出现药害的产品。

       高端芸苔素:美多收(0.0075% 14-羟基芸苔素甾醇水剂)。

       经多年、多地、多点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使用,美多收能实现除草剂添加后增效、规避或者缓解治疗除草剂药害的问题。

水稻田

       (1)苗床土因使用过长残留除草剂造成药害

       现在大豆田大量使用的咪唑乙烟酸(普施特、咪草烟)、玉米田使用的莠去津(阿特拉津)、烟嘧磺隆等长残留除草剂,在目前天气条件多变的情况下,农民施药技术水平落后,常出现加大剂量使用,使用这样的土壤做床土会对水稻造成药害。

       施用咪唑乙烟酸的地块会对第2年种植的水稻产生药害,苗床育苗、本田插秧可导致稻苗死亡,24个月后种植水稻才安全。

       使用氯嘧磺隆、氟磺胺草醚的大豆田地块也不能做床土。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知识,经常发生由于使用残留除草剂的土做床土,出现苗床药害的事件。

       (2)移栽田使用安全性差、施用技术要求严格的除草剂而出现药害

       酰胺类:北方水稻田使用效果从好到差的酰胺类除草剂顺序为丙草胺≥苯噻草胺>丁草胺。丁草胺用于移栽田,低温或水深均易造成药害,可使水稻减产100~300斤/亩,重者50%以上,苗床必须覆土2厘米才安全,秧盘育秧仅能覆土0.5~1厘米,其混剂丁·西、丁·扑均不安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在北方稻田均不安全。

       喹啉羧酸类:二氯喹啉酸为激素型除草剂,苗床使用或喷洒不均匀易造成药害,苗床使用,插秧后1个月才表现症状。二氯喹啉酸使用过量也会对水稻产生药害。在本田使用常因喷洒不均匀而造成减产5%~15%。

       噁二唑酮类:丙炔氟草酮于水稻插秧前后施药,在用量过高,插秧后与施药间隔时间过短,未缓苗、弱苗,施药后遇低温或井灌水未晒水等条件下易造成药害,稻苗分蘖受抑制,缓苗时间长。

       苯氧羧酸类:2甲4氯因是激素型除草剂,易造成药害,其在水稻孕穗期过量使用易产生药害,严重的不抽穗。环庚草醚:在水稻插秧过深或过浅露根情况下,对水稻有药害,一般7~10天恢复正常生长;用药量过大,严重抑制生长和分蘖,穗数和穗粒数减少而减产。

       丙炔噁草酮:用于水稻移栽田插秧后5~7天,在低温条件下施药易造成药害,井灌、机插药害更重,对水稻不安全。插秧前3~5天,插秧后15~20天施药才安全。

       甲磺隆在北方稻田施用也不安全。

玉米田

       (1)除草剂残留药害

       白浆土地区、有机质低于4%的砂壤土地区,前茬用过氯嘧磺隆、甲磺隆、氟磺胺草醚、氯磺隆等除草剂的地块不能种玉米;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前茬使用过咪唑乙烟酸的地块不能种玉米。黑土、有机质低于4%地区,前茬氟磺胺草醚有效量超过375克/公顷,对后茬玉米有药害;有效量超过500克/公顷,不能种植玉米。

       (2)除草剂飘移药害

       玉米易发生烯禾啶、精稳杀得、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等飘移药害。

       (3)化学除草药害

       甜玉米、爆裂玉米对除草剂比大田普通玉米敏感,乙草胺易对其造成严重药害。

       酰胺类:在用量过高、施用后遇低温、播种过深条件下,酰胺类除草剂对玉米制种田等可造成药害,安全性从好到差的顺序为甲草胺=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乙草胺用于覆膜田,在低温条件下对甜玉米、制种田、玉米自交系某些品种敏感,可造成严重药害。

       磺酰脲类:砜嘧磺隆在玉米苗后5叶期后施药,温度持续2 d低于10℃可使玉米受害,lO~15 d恢复正常生长。烟嘧磺隆在玉米苗后3~5叶期施药,仅有个别品种表现有药害症状,10~15 d恢复正常生长。

       三嗪酮类:嗪草酮用于土壤有机质低于2%的玉米田,苗前施药,无药效也无药害,有药效就有药害;玉米播后苗前施药后遇大雨,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用药量过高可使玉米产生药害,-般不影响出苗,玉米出苗后第4片叶长出后才出现药害症状,严重的整株枯死。玉米单交种制种田,自交种中的父本药害比母本重,常造成父本死亡。嗪草酮与乙草胺混用,覆膜田、制种田、甜玉米田药害加重。

       三氮苯类:氰草津在玉米苗后5叶期后施药,在低温多雨条件下对玉米有药害,一般10~15 d叶色转绿,恢复正常生长。在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沙质土、壤质土播后苗前施药后,遇中到大雨可造成淋溶性药害。

       苯氧羧酸类:这类除草剂有2,4-滴丁酯、2甲4氯等。玉米田苗后使用2,4-滴丁酯过量或过晚(适期为4~6叶期),某些敏感的自交系及单交种常产生药害,严重时叶变黄干枯,无雌穗。玉米苗后4~6叶期使用2,4-滴丁酯除草,对于玉米杂交种易出现药害。玉米自交系对2,4-滴敏感,某些单交种对其敏感,双交种较耐药,农家品种耐药。玉米苗前使用2,4-滴防治已经出土或拱土期的阔叶杂草,用药量应和苗后相同。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用药量过高易造成药害,因为此时温度低,苗小,苗弱,抵抗能力差,药害症状甚至重于苗后。特别是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低的田块,低温或遇降雨,受害更重;与乙草胺、嗪草酮等混用,会加重药害,在土壤有机质2%以下的沙质土、壤质土田块可造成死苗。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多表现为抑制作物生长,造成作物缺乏营养。人工合成的外源激素与作物没有亲和性,用量不好掌握,用量过大会加重药害或造成新的药害。

       美多收(0.0075% 14-羟基芸苔素甾醇水剂),是从油菜花粉及其衍生物中获取的天然活性物质——天然芸苔素,为内源激素,与作物有亲和性,作物吸收后能自身调节,对作物安全。黑龙江、内蒙古部分地区,每年除草剂药害大量发生,使用美多收进行化学除草剂的减量增效及事后补救显得尤为重要。

 

产品咨询方式:15998113152(尹先生)微信同号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