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企业之所以长青,因为制度与激励的伟大。企业成长如果说有秘笈的话,就要算有无到位的激励。所以说制度与激励功德无量,支撑强劲。在这“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开发激励制度的红利,谁早先一步实施,谁就早先一步受益。谁运用得灵活,谁就能激活人力资源的潜能!
激励制度是企业前进动力之源
企业运行都有目标,一个周期,如一年过去就要盘点目标达成率,对完成的,甚至超额完成的少不了要激励,对没有达成目标的,要通过奖励先进来鞭策,这是企业运行的常态。可是就是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传统的企业这个激励文章写不好,导致全年计划目标每每落空,看出大家对来年发展目标非常冷漠,形成订立目标不积极、不主动,订了以后不落实、不追求的状况。企业发展目标变成可有可无的症结何在?
利益支配的行动是理性的。理性只能使人产生行动,而情感则能使人拼命工作。经济不单是养活人的,并且人还要藉着经济表现其生命作用。创造一种让大多数人为自己干的制度,才能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将企业做大做强。
在公司内部建立一套让员工为自己干的激励机制!让员工更有动力,让管理层一条心,从琐事中解放管理者。
制度的约束作用与激励作用如硬币的两个面,失去了任何一面都不能称之为币。
没有激励的管理,没有激励的规定无异于耍流氓。员工需要激励,这就是人性使然。
《华为增长法》介绍任正非先生的话说:“我创建公司时制定的这个制度,就是通过利益分配团结员工,但那时我不懂期权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这方面很发达,有很多种形式的激励制度,我只是凭着自己过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应该与员工一起分担责任、分享利益。创立之初,我跟我父亲商量这种做法,结果他大力支持。这其实是无意中插的花,没想到今天竟开得这么鲜艳,成就了华为的大事业。”
文明分为物质与精神两种,同样激励也分为物质与精神两种。企业理应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举,不少一流的企业都深谙“舍得”的妙意。不舍就不得,大舍会大得,小舍只小得。公司无限放大精神激励的作用,而忽视或不屑谈及物质激励,说好听点,是过于理想,不求实际,说难听点,就是愚民政策,耍流氓!
创业靠英明,成长因制度伟大!创业初衷,应该也是因为一种为自己干的热情,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创业后形成了一定规模,管理幅度增大了,还孤军作战,单靠一两个能人支撑发展是不可能的了。
人管人难管人,只有制度用来管人,进而用流程来管成事。
离开激励的制度就制约了成长。制度好,没钱可以去挣;制度不好,有钱赔光,有人走掉;如果做不大,你就做不强,你就难有品牌,难有技术;出路在哪里?变革激励制度在先,提升管理制度在后。
所以说激励的实施关乎企业的活力,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不能偏废,要明了到底孰轻孰重,更要谋划综合有效地使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好员工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激励出来的
人性的特点是不喜欢为别人做事,却愿意为自己做事。如果一个企业不致力激励员工,那就是违背人的本性,自毁企业发展前程。如果当今企业管理者还是把过去多少年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现代的90后、00后员工,那只会把员工管跑,还容不下新人,造成用工荒,开不足流水线,提升不了设备利用率,也耽误着技术革新。
企业最贵的是人,最便宜的也是人。把人盘活好了就是资本,盘不好就是成本。所以企业向员工要潜能,向团队要人效。
员工干得不舒心就会用脚投票,离企业而去。企业人员流失严重,重新招人的成本巨大,这种情况下,企业一定要先反思自身责任,只能找自身原因。
薪酬其实是员工定的,机制才是公司定的。管理可算是企业对员工要求的,激励却是员工迫切要求的。单纯的企业管理往往是被动的,实施系列的激励才是企业主动的作为。
对尽职者的不激励就是轻视,就是助长懒惰。给失德者、失职者以高薪高报酬就是拒绝优良的人立足。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人才,而且是激发和挖掘人才的能力与机制。企业车间或部门的管理其实是人心的管理。因为这里是离员工最近的地方,激励员工积极性的方法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在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下,一方面要鼓励多劳多得,但也要鼓励员工之间互帮互助,不能因为争夺有限资源而勾心斗角。领导者不必事事亲为,但也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想让鸡多下蛋,却又不想喂鸡食,鸡想去吃点草,却是圈养的。
企业发展目标高效率实现都是人力优化使用的成果,靠个别人唱戏一定不成功。每个有生命力的企业都要发挥不换脑子就要果断换人,否则形成武大郞使唤人就阻碍发展。
人力成本压力下,团队作用随时要发挥,成员之间岗位互换、相互补位是必须的。
企业要讲分钱之事,员工管挣钱,按公平的公开的游戏规则让大家都要跳起来,来争成果,收获多赢!
企业与员工存在天然的利益博弈关系,企业决策者更多地侧重于怎么赚钱,而很少侧重于怎么分钱,于是高管们想拼命赚钱,员工拼命想要多分钱;总是与员工说你先做出结果,再谈条件,员工觉得先谈好条件,做出了理想结果才有不吃亏的保证。
员工没积极性,执行力会越来越差,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处理琐事,管理层只会越来越累。员工没积极性,氛围会越来越差,员工干活和差的比,拿钱和多的比,钱没少发出去,还各种抱怨。员工没有积极性,问题会越来越多,相互推诿、人才流失、效率低下、交付不及时、回款不及时……
留人要靠高工资,盈利要靠高人效。大部分企业做不大,不是管理层没能力,而是决策层的格调就那么大;大部分企业负责人忙,不是忙未来的战略,而是忙补救昨天的问题。大少企业当家人能钓鱼,大部分企业负责人没有空品尝鱼;大部分有才能的员工对企业现状不满,不是因没有好的职位,而是没有和职位相匹配的权力和激励机制。
激励解决人效浪费难题
企业核心员工作用无法取代,但可借助激励放大功能。要想办好一个企业,一个董事长或总经理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集体,和一群团结务实的管理队伍。
企业只有讲“人性”,抓住人心才能用人游刃有余,摆脱用人捉襟见肘、青黄不接窘境。企业惟有运用市场的激励手段,引导意愿、能力都很强的员工参与市场应急响应中,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激励的工具和方式也要多样化,做发激励文章,是企业今后一阶段最需要开发的重点工作。
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蒙牛集团创始人的牛根生认为,一个人如果死守着自己的那点财富,不会得到人心的,如果对手下的员工非常抠门,那员工是不会真心实意地为自己做事的,反而,如果公司对员工很好,那么员工就会死心塌地地真正为老板做事,有舍才有得,没有舍别人都会认为你是个抠门的人就不愿意为你做事。牛根生本人也正是这么做的,他将自己的年薪分了很多给手下的员工,福利待遇也很好,这样员工为公司做事就是为自己赚钱,当然就会更加有干劲。
员工工资困局大致有:固定工资又叫死工资,易养懒人且毫无激励性。高管年薪制没有与目标挂钩,旱涝保收,高管无压力,分管目标总会打折,导致公司整体目标总是实现不了。工龄工资幅度小,甚至几年就封顶就起不到激励作用。员工是财富,老员工更值得留下,否则重置成本难化解,还易造成工作脱节的损失。晋升加薪凭感觉,显得晋升无标准,加薪无考核,就背离激励的初衷,还影响士气。
破工资困局还是必须仰仗激励,靠科学的激励让员工既出工又出力,遏制人效巨大的浪费。低人效不仅浪费企业资源,还是对员工有限生命的浪费。公司团队管理者不能优化本团队的人效,就没资格向公司谈贡献要利益。
企业的确应按劳取酬、论功行赏。一旦较长时间,如超过一年,固定了工资,那叫死工资,易养懒人且毫无激励性。绝大多数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能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员工更要高看一眼,所以通行着发放工龄工资的做法。按加盟年份计发的工龄工资是员工结构工资的重要组成,但工龄工资工幅度过小则激励弱,还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企业薪酬结构的随意性,出现无标准加薪,加薪后又无考核,会导致员工及企业都头懵。那些享受年薪制的高管薪资没有与工作目标挂钩,形成高管们旱涝保收,无履职压力,则风险全让企业担着,对企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图谋长久的企业只有下功夫贯彻“按劳取酬、论功行赏”的绩效管理,才能顺利解决激励员工的难题。
每到年中或年终都要静下心来,基于员工的述职,结合企业经营的原始数据分析来思考问题。员工动力不够的问题怎么解决?该不该给员工加工资、怎么加?物价年年涨,不调高就视为减资。业绩下滑了奖金还怎么发、员工会满意吗?当年调整工资预算如何定、定多少?有哪些核心员工,包括老员工会离开、要不要留,怎么留?
多方发力激励员工用心干出成果
为自己干的人可以累死,为别人干的人可以闲死!具有智慧的管理,就是想办法增加员工收入的同时保证企业的利润增长。找准问题的核心,才能找到激励的重点,才能做出适合您企业发展的个性化方案。
让员工队伍保持动力,就离不开施放激励政策,授权到位,平衡监管,利用资源,利益分享。
一要打破传统的固定工资模式。因为工资一旦固定,员工立马没有动力。建立弹性收入机制,让员工做到多拿多得,工资不受限,员工才有干劲。
二要建立完善的员工晋升机制,让有能力的人获得机会在公司平台创造自己的价值,看到发展的希望,让员工愿意留下来,和企业共发展!
三要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让出力的人,有能力的人得到回报,真心感恩企业,真把岗位目标当成自己义务来不懈追求。让员工既为自己干,又为企业争作贡献。遇到工作困难也愿千方百计、殚精竭虑来完成。当危机来临时,员工才能企业企业荣辱与共,共度难关。
四要致力盘活人力资源。人是知识的载体,为了有效运用知识,将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用,便需要妥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够发挥人力资源最佳效用。通过人力资本系统将人作为有能动性的个体,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晋升通道。通过选用育留综合的运作,提升人的活力,僵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一定会将企业带向失利的方向。
五要全力推崇员工贡献率。企业发展靠人才,既依仗核心岗位员工,也不能冷待为数众多的普通员工,这就需要推进PDCA循环工作模式,坚持岗位价值的精准评价,让激励措施跟进公司经营全过程。
六要情注老员工,要让老员工不断地“增值”,让他们感受到企业更多的重视。这样更多的员工就会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成为企业的精英。
七要推行弹性管理。企业所有人既然都是资源,那么在内部合理的流动、调动就势在必然。企业要打破僵化的组织边界,不固定所属。应对组织边界的模糊性,要让角色取得岗位,让角色说明书取代岗位说明书,让团队任务取代单打独斗的岗位设置,让重要的岗位配上A角与B角。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分工却越来越细。有限的人力却要做更多的工作,这会让组织架构难以固定,这就让弹性管理走向台前。岗位说明书更多的动态调整要求,让角色说明书来阐述任务。需要进一步扩大了人才激励政策的受惠范围。。企业要柔性引进人才,“不求拥有,只求所用”,以解决用人灵活度不高,柔性不足的问题。让柔性效力企业的也能和全职员工一样,享受到激励政策红利,彰显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八要发挥培训激励的杠杆功能。培训复合性才能员工,让培训作为最好的员工福利。要给多技能岗位增加薪酬,为承担多任务、多岗位、能应变应急的员工予以更高待遇。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真正创造价值的是企业中最具活力的劳动者。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行业竞争惨烈,你只要比竞争对手效率高就可以快人一步,可抢先机保障长久地活下来,图谋更大的持续的发展。在移动办公、各类工作群大行其道的信息化条件下,公司多开始采用扁平化管理,员工岗位及工作的弹性在持续增强。企业发展壮大必须依科学的制度和机制,坚持赏罚分明,谋划恰当的员工奖惩办法,注重激励手段的合理搭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运用,进而留住员工,激发员工,最终才可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及图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