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8亿亩次
发布日期:2020-07-20 信息来源:病虫情报 作者:全国农技中心

       

       7月14日,全国农技中心召开2020年全国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来自水稻主产区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当前病虫发生基数、栽培条件和气候因素等综合分析,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4级),重于上年,发生面积9.8亿亩次。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偏重至大发生(4~5级),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3级),三化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偏轻发生(2级)。

发生趋势

1  水稻虫害

       稻飞虱总体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5级),发生面积2.9亿亩次。其中,华南、江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4级),江南和长江中游中晚稻混栽区大发生(5级);江淮和黄淮稻区中等发生(3级)。

       稻纵卷叶螟总体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5级),发生面积1.8亿亩次。其中,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偏重发生(4级),西南东南部和江南西南部、长江中下游沿江沿湖稻区大发生(5级);西南其他稻区中等发生(3级)。

       二化螟总体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5级),发生面积1.3亿亩次。江南、西南北部和长江中游稻区偏重发生(4级),江南和长江中游单双季稻混栽区大发生(5级);华南、长江下游、江淮稻区中等或偏轻发生(2~3级)。

       三化螟总体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200万亩次。其中,西南北部中等发生(3级),华南南部、西南南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轻发生(2级)。

       大螟、稻秆潜蝇、粘虫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5,500万亩次。

2  水稻病害

       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5级),发生面积1.8亿亩。其中,华南、江南、西南东南部、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和东北南部稻区偏重发生(4级),华南西部、江南南部和江淮东部稻区大发生(5级);黄淮、东北北部等其他稻区中等发生(3级)。

       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6,200万亩次。其中,华南东部、西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稻区中等发生(3级),南方丘陵山区、东北多雨低温稻区存在偏重(4级)流行风险。

       稻曲病总体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4,500万亩。华南东部、江南、西南北部、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南部稻区中等发生(3级),感病品种偏重至大发生(4~5级)。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总体偏轻发生,华南和江南晚稻区局部存在偏重流行风险,发生面积300万亩。

       水稻白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在沿海、沿江、沿淮和西南中南部稻区有流行风险,穗腐病在长江流域稻区有一定发生,其他病害发生面积2,200万亩。

预测依据

1  “两迁”害虫等病虫基数具备偏重以上发生条件

       当前,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和西南稻区百丛虫量一般300~900头,其中华南东部同比增加64%;西南东部百丛虫量高,局部最高达5,000~70,000头;长江中下游稻区百丛虫量一般50~350头,是上年同期的2~5倍。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大部、江南和西南东部单季稻区田间虫量高,亩幼虫量一般为1万~3万头,是上年同期的1.5~4倍。二化螟在华南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稻区亩幼虫量一般为600~1,500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2%~44%。稻瘟病发病点多面广、发病品种多。纹枯病常年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

2  寄主作物和田间生态条件有利于病虫发生

       我国华南、江南稻区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大,利于水稻迁飞性害虫和螟虫辗转为害。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单季稻生育期不整齐,增加了水稻易感生育期遇阴雨天气的几率,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等气候型病害的流行。各地中晚稻品种以优质稻为主,主栽品种抗性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品种抗性退化或丧失,且在高水肥的栽培方式下,寄主营养条件好、稻田郁蔽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

3  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发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我国气温总体偏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华南中部、江南西部、西南东部、黄淮、东北大部稻区多雨,总体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7月下旬~8月上旬,华南稻区降水偏多1~2成,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发生繁殖和流行性病害的蔓延流行;东北南部稻区降水较常年偏多2成以上,有利于稻瘟病等病害的流行;江南北部、长江中下游稻区降水较常年偏少2~5成,温度偏高0.5~2℃,对病虫害发生有一定不利影响。此外,今年夏秋季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多1个左右,对我国华南和东南沿海影响较大,有利于该区域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也增加了“两迁”害虫发生的不确定性,易造成局部稻区集中为害。

 

63K
热门文章
网站声明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3)“信息来源: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为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4)本网转载文章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